【摘要】論文基于河北省2000-2018年的相關數據,構建河北省工業產業集聚與經濟發展的向量自回歸模型,運用單位根檢驗、Johansen協整檢驗、脈沖響應函數等統計方法進行研究。通過研究分析發現,河北省工業產業集聚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互相促進的正面效應。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對河北省工業產業集聚與經濟增長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合理化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工業產業集聚;經濟增長;向量自回歸模型
1引言
產業集聚是指在某一產業中,有大量的相同企業及相關聯的企業在某一地理位置上的空間高度集聚。在很多國家,競爭優勢大的產業基本都集中在某一地區,如北京中關村的電子產業、底特律的汽車設備產業、好萊塢的影視產業、美國硅谷的電子產業等。產業集聚不僅可以提高產業競爭力,也是促進經濟繁榮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產業集聚是謀求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對促進地區經濟競爭力的提高,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具有極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國學者對產業集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響效應、影響因素、影響機制等方面,很多學者對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進行了深入研究。李欣燃(2010)認為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兩者之間的有機耦合不但可以加速集群產業升級,還可以有力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提升區域競爭力;項文彪、陳雁云(2017)對中部城市的分析結果,證明了產業集聚對地區經濟增長影響較大,城市集聚對地區經濟增長影響較小,而城市集聚和產業集聚的互動對地區經濟增長促進作用不顯著;趙艷平、王鵬玉、謝元濤(2018)進一步研究發現,我國中西部地區工業集聚水平位于低機制階段,對經濟增長促進作用明顯,東部少數地區處于高機制階段,對經濟增長的負外部性作用開始凸顯;劉銳(2019)對全國進行研究發現,產業集聚對中部和西部區域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而東部區域產業集聚效應已經產生負面影響,抑制了經濟增長。通過文獻梳理可以發現,不同地區的產業聚集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不同。在京津冀一體化與雄安新區初步建立的歷史背景下,河北省正處于經濟發展的快速階段,河北省是工業大省,具有鋼鐵等自然資源,推動工業產業聚集,建立一條有河北省特色的工業化道路對河北省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構建河北省工業產業集聚與經濟發展的向量自回歸模型,擬探究出河北省工業產業集聚與經濟發展間的關系,促進河北省經濟快速發展。
發表評論 |